首页 > 李可染艺术博物馆 > 李可染生平 >


李可染生平 


 

百年巨匠——李可染(视频) 

一九〇七年(丁未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农历二月十三日)
出生于江苏徐州,父亲原为贫农,逃荒到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做厨师。母亲为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生有三男五女,大哥名李永平,三弟早逝,可染兄弟排行第二,原名永顺。还有一个姐姐、四个妹妹。

一九一二年(壬子)五岁
平民儿童,无礼教约束,得流连于民间游艺场所。童年时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

一九一四年(甲寅)七岁
入私塾,穷巷无良师,两年无所得,唯常在堂上写
字画画,塾师宠爱,不加阻止。

一九一六年(丙辰)九岁
喜用大笔练字,曾据记忆仿徐州画家苗聚五,写大幅“畅怀”二字,因传书名。两三年间,求写春联者不绝。同期喜画水墨钟馗。

一九一七年(丁巳)十岁
始入小学。图画教师王琴舫,擅画花卉。老师见他聪慧好学,“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一九一八年(戊午)十一岁
自学拉胡琴,常暗随街头艺人,默记琴音,深夜始回。

一九二〇年(庚申)十三岁
暑假游徐州快哉亭,见集益书画社室内数位老画师正在作画,窗外凝神伏观,一连数日,恋恋不肯离去。由此得登堂入室,拜徐州画家钱食芝为师。习王石谷一派山水。钱食芝,字松龄(一八八〇-一九二二)。画宗王石谷,画摩汉魏兼习刘世庵。诗追陶渊明。著作有《怀微草堂诗书画集》。

一九二二年(壬戌)十五岁
在家乡幸逢罕见的京剧大会演。亲聆杨小楼、余叔岩、程砚秋、荀慧生、王又宸、王长林、钱金福等名家演唱,印象至深。是年,钱食芝逝世。

一九二三年(癸亥)十六岁
高小毕业,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私立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国画、手工两年,教师有朱闻韵、潘天寿、倪怡德。得见吴昌硕真迹,然无缘拜见,抱憾终生。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言数年来周游全球,确认中国唐宋绘画为世界艺术高峰。激发可染立志,现身绘画艺术。其间有幸得识戏曲家、戏评家、上海私立美专兼课教师苏少卿,经苏先生介绍,拜会胡琴圣手苏佐臣。听其金声玉振之琴音,聆其学艺之苦,深为感动。

一九二五年(乙丑)十八岁
毕业创作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名列第一。刘海粟校長为之题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师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艺专任教,至一九二八年冬。

一九二九年(己巳)  二十二岁
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得林风眠校长赏识爱重。春季入学,师从林风眠、法籍教授、油画家克罗多(Andre Claouodot一八九二-一九八二),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術史论。同年与好友张眺同时加入杭州“一八艺社”。

一九三〇年 (庚午)  二十三岁
春,张眺被捕。西湖国立艺术院改制。李可染在该院教授研究室任助理员,半工半读。

一九三一年(辛未)二十四岁
五月,杭州,“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美术习作展,鲁迅为展览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可染作品始受注意。
在西湖与苏娥结婚。苏娥,一九〇九年生,徐州人。曾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为戏曲家、戏评家苏少卿之长女,能戏擅画。生有一女三男:李玉琴(女)、李玉霜、李秀彬、苏玉虎(从母姓)。同年秋,可染因“一八艺社”活动被迫离校,得林风眠先生暗中保护,离开西湖,回到徐州。

一九三二年(壬申)  二十五岁
 重返徐州旧居,历五年,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春季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创办“黑白画会”。是年创作大幅钟馗。后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报纸刊载专文介绍,评价甚高。同年,再次应邀到私立徐州艺专任教,兼任徐州民众教育馆美术干事。与倪姓同事开辟抗日宣传画,创作展示《日本侵华史》,创作大量抗日爱国宣传画。创办黑、绿两色套印石版《抗日画报》,积极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一九三五年(乙亥)二十八岁
游泰山,并同友人陈向平专程至北平访谒故宫博物院,遍赏历代名画。
同“一八艺社”友人、画家汪占非(占辉)、王肇民(兆民)在北平会晤。见汪占非住室墙上悬有座右銘:“必须舍弃”,也成了李可染自励箴言。

一九三六年(丙子)  二十九岁
九月,兼课于徐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至次年。

一九三七年(丁丑)  三十岁
抗日战争。是年秋,领导徐州艺专生创作抗日宣传画将近百幅,画在大幅竹布上,巡回展览。冬,为谋求机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偕四妹李畹(现为著名山水画家)赴西安。

一九三八年(戊寅)  三十一岁
春,武汉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五月,加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从事抗日爱国宣传画创作活动。十月,武汉失守,三厅文化人在杜国祥率领下,转赴长沙。

十一月十三日长沙大火。
长沙失守,经湘潭、衡山、衡阳辗转抵桂林。

一九三九年(己卯)  三十二岁
春,三厅人员乘卡车经贵阳到重庆。始知苏娥于一九三八年秋在沪病逝,全家贫困度日,朝不保夕,顿受刺激,突患失眠症与高血压症。为激发人民仇恨,画《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

一九四〇年(庚辰)  三十三岁
八月,三厅改组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一九四五年四月解散)。在郭沫若领导下,转入文委会工作至一九四三年春,共历时五年。文委会,地点分为两处,一处在重庆天官房(府),一处在郊外金刚坡下金家院子。在此期间,先后创作反妥协投降宣传画多幅。
文委会工作受阻,成员转向研究岗位。此时住金刚坡下的赖家桥,和理论家蔡仪同室工作,得以共同探讨新艺术理论,并恢复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

一九四二年(壬午)  三十五岁
金刚坡下赖家桥农舍住房,紧邻牛棚,始用水墨画牛,寄托爱国胸怀。(据一九七七年李可染《自述》,见本书附录)。
是年,徐悲鸿先生偶见某会议厅陈列可染水彩风景画,赞赏信至。写信附亲笔水墨画《猫图》赠之,用以交换可染水彩风景画一幅,是为两画家订交之始。
又在重庆参加当代画家联展,其参展作品水墨写意画《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徐悲鸿先生订购。同时期,古典写意人物《屈原》、《王義之》、《杜甫》以及山水画《风雨归牧》等作品问世,获好评。

一九四三年(癸未)三十六岁
应重庆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邀请,任中国画讲师,至一九四六年九月。在此期间,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和研究,主攻山水、古典人物、牧牛图。对民族传统,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并以此为座右铭。同年,与邹佩珠结婚。恩师林风眠主婚。邹佩珠,著名女雕塑家,一九二〇年生,杭州人。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攻雕塑,擅戏曲。生有二男一女:李小可、李珠(女)、李庚。
是年,屋后竹林生发幼竹,伸展入画室。嫩叶新绿,拂于窗前案旁,古人有句:“何可一日无此君耶”,乃自命画室“有君堂”。
作《松荫观瀑图》、《执扇仕女图》、《拟八大山人》、《仿石涛八大》等。

一九四四年(甲申)三十七岁
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徐悲鸿作序,老舍撰写《看画》一文,品述推崇。

一九四五年(乙酉)三十八岁
与林风眠、丁衍镛、倪怡德、赵无极等举办《现代绘画联展》。
在昆明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
是年,二月十九日,郭沫若作《「老聃、關尹、環渊」追记》,感谢李可染抄记久已失踪的《老聃、關尹、環渊》一文。收《郭沫若文集》十六卷《青铜时代》(据《郭沫若年谱》)。作《放鹤亭》、《棕下老人图》等。

一九四六年(丙戌)三十九岁
同时受到杭州和北平(京)两份聘书。因北平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有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前辈大师在,决定北上。应徐悲鸿校长邀请,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副教授。经徐悲鸿先生引荐,得识国画大师齐白石。明确意识到,四十岁的人如果不向前辈艺术家学习,不向传统学习,让传统中断,会犯历史性错误。

一九四七年(丁亥)四十岁
春,首次带作品二十幅拜谒齐白石,齐见画极为赏识。同年,执弟子礼。此后,为齐白石磨墨理纸十年之久。齐师爱之甚笃,极力推崇。
拜师后,齐师为之作《五蟹图》。题句云:“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之书画可以横行矣。”
后为李画《瓜架老人图》题句:“可染弟画此幅,作为青藤图可矣。若使青藤老人为之,恐无此超逸也。”
诗人艾青藏有可染《耙草歇牛图》。白石老人于一九四七年题句:“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八十七岁白石丁亥。

齐师又为李画《牧童双牛图》题句,“中国画后代高出上古者,在乾嘉间,向后高手无多。至同光间,仅有赵撝叔。再后只有吴缶廬者。缶廬去后约二十余年,画手如鳞,继缶廬者有李可染。今见可染画多,因多事饶舌。八十七岁齐白石,丁亥秋”。

同年春,投师黄宾虹门下。带画请教,黄师盛赞其水墨钟馗。当即出示珍藏六尺元人《钟馗打鬼图》,欲赠之,可染敬辞未受。同年,在北平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徐悲鸿为画展写序,品评可染绘画“独标新韵”,“奇趣洋溢,不可一世,笔歌墨舞,遂罕先例。”(《李可染先生画展序》,见本书附录)。

一九四八年(戊子)四十一岁
在北平举行第二次个人画展。徐悲鸿先生收藏其《撥阮图》、《怀素书蕉》等写意人物画近十幅,亲自设计,精心装裱。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一九四九年(己丑)四十二岁
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一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徐悲鸿任美协主席。

一九五〇年(庚寅)四十三岁
北平国立艺专、华北大学三部合并,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任中国画副教授(一九五六年任教授)。创作新年画。时徐悲鸿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于《人民美术》创刊号发表其《中国画的改造》,指出两点:深入生活,开掘堵塞了的创作源泉;以科学方法批判接受遗产,改造因袭传统之风,吸收外来优良成分。
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人民美术》第五期发表其《云冈石刻印象》。
四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国画大家白石老人》,为庆祝他九十寿辰(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二日)而作。

一九五一年(辛卯)四十四岁
先往北京郊区农村小红门、龙挂树村;后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农村参加土改。创作新年画《工农劳动模范北海游园大会》等作品。

一九五二年(壬辰)四十五岁
再次到云冈石窟。参加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郑振铎主持的“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考察团”(赵望云为团长,吴作人任副团长)赴炳灵寺考察。参加勘查的画家还有常书鸿、李瑞年、张仃、夏同光、肖淑芳等人。沿途参观龙门石窟、西安碑林、茂陵霍去病墓、咸阳顺陵等石刻。

一九五三年(癸巳)四十六岁
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齐白石任美协主席。代表大会期间,七月二十六日,徐悲鸿逝世。

一九五四年(甲午)四十七岁
为变革中国画,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背负画具,于上半年首次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从江南到黄山,画稿盈箧。同行者有画家张仃、罗铭。九月十九日,在北京北海悦心殿举行三画家水墨写生画联展,引起强烈反响。白石老人年逾九十,持杖亲临展厅看画,给与嘉许。
是年夏,于江南写生途中,勾留西湖,在黄宾虹家待了六天,看黄师作画,向黄师求教。又访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交流艺术心得。次年,黄宾虹逝世。

一九五六年(丙申)四十九岁
再次长途写生。赴江浙,溯长江,过三峡,深入大自然,偕研究生黄润华同行。历时八个月,行程十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代表作有《鲁迅故乡绍兴城》、《万县》、《江城朝雾》、《嘉定大佛》、《峨眉秋色》、《巫峡百步梯》等。返回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举行“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作品观摩展”三天,对美术界影响至深。
九月一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中国杰出的画家齐白石》。

一九五七年(丁酉)五十岁
与画家关良同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柏林艺术科学院为两画家举办联合画展。德累斯顿精印大帧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数卷。
《美术》第八期发表理论家王朝文评李可染山水写生《有情有景》一文。
是年,齐白石逝世。李可染正值出访期间,未及参加追悼会,深感丧师之痛,抱憾终生。

一九五八年(戊戌)五十一岁
五月,发表《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

一九五九年(己亥)五十二岁
赴桂林写生。九月、十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主办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先后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八大城市巡回展出。
同年,捷克斯洛伐克为其在布拉格举办《李可染画展》,作品主要选自捷克国家博物馆及私人藏品。《红色权利报》刊文评介。
同年,《美术》第五期发表《漫谈山水画》一文。六月二日《人民日报》摘要转载《漫谈山水画》,题为《山水画的意境》。《美术》第九期发表张仃:《可染的艺术》。
同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

一九六〇年(庚子)五十三岁
提出“採一炼十”的主张。意思是说,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这是画家勤于实践、勇于创造的实验总结。
同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何香凝任美协主席。

一九六一年(辛丑)五十四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持拍摄艺术纪录片《画中山水》。介绍画家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的中国艺术。
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科之际,李可染山水画室成立,逐步形成山水画教学体系。李可染中国画艺术进入成熟期。
同年四月二十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
此后三年,冬季至广东从化、夏季到北戴河疗养作画,许多作品如《鲁迅故乡绍兴城》、《黄海烟霞》、《鼎湖飞瀑》、《暮韵图》、《钟馗嫁妹图》等都在这一期间完成。
一九六二年(壬寅)五十五岁
作《黄山烟霞》、《漓江》、《万山红遍》(一)画稿。作《五牛图》。

一九六四年(甲辰)五十七岁
作《清漓天下景》。又创作《万山红遍》(二)。作丈二巨幅《漓江》。其后连续完成《巫山云图》、《山下水田》等。

一九六六年(丙午)五十九岁
文革开始,被迫停笔,中断了“大放”、“大变”、“大超越”的探索。通过书法磨练基本功,勤奋不辍。

一九七一年(辛亥)六十四岁
下放湖北丹江口干校,为时三年。

一九七二年(壬子)六十五岁
周恩来调令一批画家返回北京,为外事部门作画。重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为民族大饭店作大幅《漓江》。

一九七三年(癸丑)六十六岁
作六米巨幅《漓江胜境图》,历时三个月完成。作《树梢百重泉》,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元首。

一九七四年(甲寅)六十七岁-
一九七五年(乙卯)六十八岁

“四人帮”发动“批黑画,反击资产阶级黑线回潮”运动。名作《阳朔胜境图》被指为“黑画”,遭批判。原陈列于公共场所的可染力作全部禁展撤下。身受严重迫害、打击,精神横遭摧残,患重病失语,靠书写和家人对话。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习字日课”;自创“酱当体”,抒写大楷,笔势格局,重如碑拓。

一九七六年(丙辰)六十九岁
文革告终。
双足患叠趾,不利于行,作截趾手术,准备再次面向生活,深入大自然。
同年,为日本华侨总会作大幅《漓江》、《井冈山》图轴。

一九七七年(丁巳)七十岁
镌“白发学童”、“七十始知己无知”二印。由夫人邹佩珠、傅派画家李行简、王兆荣先生陪同登庐山、井冈山,三上黄洋界,攀峰顶。是年完成《井冈山》
日本《世界美术全集(10《中国名画集对开整版刊登《漓江天下景》。
同年,作《襟江阁》、《清漓风光图》等。

一九七八年(戊午)七十一岁
再至黄山、九华山。因心脏病发,未能实现再度去三峡写生的计划。归至武汉,六-七月间在东湖为湖北省美术家、轻工局山水画学习班讲学。湖北省工艺美术公司研究室整理《李可染先生讲课概要》。
同年,作《黄山人字瀑》、《枫林暮晚》。
是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此后继续当选为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九七九年(己未)七十二岁
春,《美术研究》复刊号第一期,发表《谈学山水画》,以其在武汉讲课概要为基本内容,整理成文。九月,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四画家各自独立的艺术教学影片,成立李可染艺术教学影片创作组(艺术顾问:朱丹、艾中信。成员:石梅音、孙美兰、李行简、万青屴、李廷铮、张海潮等十余人)。拍摄艺术教学影片《峰高无坦途——李可染的山水艺术》及欣赏片《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画牛》。一九八三年三部影片拍摄完成。
十一月,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家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吴作人任美协主席。
同年,作《漓江边上》、《兰亭图》。

一九八〇年(庚申)七十三岁
五至七月三个月,赴杭州、苏州、无锡、桂林,沿途拍摄影片。
香港《美术家》总第十三期发表《李可染和他的山水艺术》,孙美兰文。同期发表李可染作品约四十幅。

一九八一年(辛酉)七十四岁
春季,作为中国文联代表团成员,应邀访问日本,文联副主席阳翰笙任团长。
十一月一日,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李可染出任院长。

一九八二年(壬戌)七十五岁
 出席法国著名华裔画家赵无极画展开幕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可染画论》(王琢辑、秦牧序、王贵忱文)。

一九八三年(癸亥)七十六岁
十月,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五周年,应中日友好协会、中日文化中心和朝日新闻社邀请,再度出访日本,在东京、大阪举办《李可染中国画展》,展出四十年代以来代表作共八十二件,出版画展图录(日本版)。吴作人为画展写序,品评可染绘画“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通。峰峦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李可染在日本展画序》,收入《吴作人文选》,安徽美术出版社)赴长崎、熊本、京都、箱根等地访问。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高山辰雄、宫川寅雄等好友交流艺事。参加了长崎市孔庙修复盛典。
同年秋,赠送《李可染中国画展》图录给裱画师刘金涛,亲笔题语:“金涛先生留念并请指正。画中作品全都由金涛先生装潢托裱,为此誌感。一九八三年,可染。”

一九八四年(甲子)七十七岁
一月,湖南湘潭举行齐白石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李可染亲书对联:“游子京都拜国手,学童白发感恩师”,赠齐白石纪念馆(筹建组)。
同年,台湾《雄狮美术》九月号发表《现代山水画革新者——谈李可染的艺术》,郑明文。
台湾《艺术家》刊出《李可染专辑》,发表专访《淳朴无华,意境入胜》,黎明文,同期发表李可染作品四十幅。
《江山无尽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荣誉奖。
同年,艺术欣赏片《为祖国河山立传》参加由波兰主持的国际短片电影节,获国际银龙奖。

一九八五年(乙丑)七十八岁
十月,江苏徐州市修复李可染旧居,李可染捐赠其本人历年书画墨迹珍品四十件,连同部分傅派画家赠品,长期陈列,供研究观赏。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继续当选为副主席。
是年,在经历了一系列精神震荡和内心思索以后,构思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属于未来的一方印章——“东方既白”。

一九八六年(丙寅)七十九岁
五月,“李可染中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由中国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盛况空前。这是可染在世近七十年笔耕生涯的最后一次展览。展览全面反映了李可染革新中国画历时四十余年的艰苦里程,体现了早、中、近期不同阶段的艺术造诣、风格演变与开拓贡献。李可染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时说:“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又说,“现在我年近八旬,但我从来不能满意自己的作品,我常想我若能活到一百岁可能就画好了,但又一想二百岁也不行,只可能比现在好一点。无涯惟智,事物发展是无穷无尽,永无涯际,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存在的”。《李可染中国画展》前言,《我的话》。

一九八七年(丁卯)八十岁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举行李可染先生八十寿辰庆贺活动。
为黄润华、张凭、李行简在日本举办联合画展写《“苦学派”画展前言》。提出学派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七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李可染通讯院士荣誉称号。

一九八八年(戊辰)八十一岁
六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研究生陈伯爵撰写硕士论文《李可染画论绘画之研究》。指导教授:许坤成。
是年捐赠作品《雨过瀑声急》以义卖所得四万美元赠与国际修复长城。拯救威尼斯委员会。

一九八九年(己巳)八十二岁
一月二十三日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一九八八)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召开颁奖大会。该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美术评论家郎绍君论文《黑入太阴意蕴深——读李可染先生山水画》获评论一等奖。(《文艺研究》一九八六年三期)
同年,台湾《艺术家》一月号发表《论李家山水》,李松文。同期发表李可染及其傅派作品七幅。
五月十二日,文化部举行“著名国画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为中国艺术基金会捐款仪式”,表彰画家捐款十万美元,促进中国艺术事业发展。
八月二十四日在北戴河专家疗养所,接待海外友人陈香梅女士。
十月二日,在林风眠艺术研讨会上,以《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为题,作专题发言。
十一月十五日,偕夫人邹佩珠出席“林风眠画展”开幕式,观赏林风眠展品两遍,赞誉林师艺术力量;「振聋发聩」。
十二月二日,捐赠人民币十万元给马海德基金会,为消灭麻风病尽点义务,以偿夙愿。
十二月五日上午十时五十分,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二岁。
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隆重仪式向遗体告别。一代国画艺术大师李可染精神与祖国河山同在长存。

(本年表原载于《美术》一九九〇年第三期,追怀李可染先生专辑,选入《李可染论艺术》。今重新增订。增订时参照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年谱》。李松:《李可染年表》。特此说明并致谢)。
「注」①据一九八〇年可染先生《傅略--提纲》(手迹)。记二十五岁:「教育部举行二届全国展,我寄钟馗国画一,油画云龙山一。」据一九九二年万青屴《李可染传》(载《名家翰墨》)记一九三五年--「该年所作大幅《钟馗》入选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二十三日在中央美术陈列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时间,当以文献资料为准。《钟馗》创作年代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