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培训 >

百尺楼下的思考之——李可染山水画课题回顾



640-7.jpeg

李家山水”的特点重新认识

       李可染画院山水画高研班的“李家山水”画法学习已四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收获颇多,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我们都知道李可染山水画举世闻名,都觉得好看,可是让我们讲出这画好在哪里?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了!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可染先生的作品应从这几方面来欣赏:

       首先,我们从总体效果上看。可染先生的画作与传统的山水画在笔墨语言和图式上有着较大距离的不同,一洗中国画“晚清四王”形成的颓废迷茫状态,引导中国山水画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完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象,与当代的其他著名画家相比,是真正的开山立派的大师,真正在水墨画语境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极强的视觉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出新特征。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可染先生有许多出新的技法,如:在积墨上更加丰富和大胆、在留白上营造的是光感、在图式上突破高远深远平远的一般构建方式、大胆的应用大面积墨韵华滋的“黑”,形成浑厚秀润的总体风格,融北雄南秀于一体,极大地营造了视觉冲击力,不论北派和南派山水中,均可寻觅到其气韵。


640-1.jpeg

李可染  《雨后听瀑图》

  

       再着,让我们从谢赫六法入手在技术层面分析一下:

       一、气韵生动。观看可染先生的画作,很容易被带入一种氛围中,被一种气势所吸引,其实这就是气韵生动的体现。张大千曾对笔墨问题解释说:“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对照可染先生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苍劲润泽的意境,这可以看出可染先生笔法、墨法、水法的“到位”与“协调”,笔力、墨色、水润皆精妙高级,使“苍”与“润”这一对矛盾统一在笔的运作下,呈现出画面“笔落惊风雨”的境界。当画家笔墨功力不足和造境意识欠缺时,很难营造这种笔健墨秀水润的意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可染山水画法比较难学了。

       二、骨法用笔。可染先生用笔刚健虬劲,使画面有极强的稳定感,是骨法用笔的典范。其一是得益于先生常年坚持魏碑、隶书的临摹,并自创了骨力雄厚的“酱当体”,这为作画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其二是用笔平稳力均、圆润和谐、沉涩而不浮滑、富于力度,将绘画的书法性发挥的充分而灵动;其三是得益于先生作画运笔速度控制的好,达到了力透纸背的笔墨效果,笔笔稳健而不虚浮,同时,墨色又很丰富多彩,这在用笔上非常难以驾驭,表现出高超的功力。

       三、应物象形。是指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的重视。指出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可染先生的作品以大量的写生达到了艺术与现实的高度神似,同时在画面的外在形式上,追求内在心境氛围的表达,既反映客观物象上的真实,又要反应人们主观意象上的真实(造境),最终是追求作品的感染力生命力。


640-2.jpeg

李可染  《人在》


        四、随类赋彩。可染先生在画面着色上极具苍润厚重之感,这种感觉是一种进入心灵的冲击。这要求颜色一定要考虑到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不能完全根据客观对象的色象,宜单纯,变化不宜太大,突出一种调子作为基调,如尽量渲染夕阳的红,雨后的绿,别的色彩可以压低,需要浓的可以尽量浓,需要淡的可以尽量淡,以烘托意境和增强表现力。墨稿要尽量画够,明暗、笔触、枯润都要在笔墨(水墨)上解决,着色只是辅助,根据画面需要决定干湿程度。

        五、经营位置。可染先生对构图与构思,有着独特的见解。画画前,先酝酿情绪,再设计方案。如对景写生时,意境还不十分鲜明的时候,坐下来慢慢细看,结合古诗词意境、当时的心绪感受或命题引导等,综合的进行构思与酝酿意境。构图要“既得平正,须得险绝”,是一种极尽变化却又统一的美学观点,画面上主要的东西一定要给适当的位置。一般说来主要的东西不要放在正中,要靠边一些,但又要使人感到整体画面的平衡;形象地说:“要像秤,不要像天平”,一般地说,树比山分量重,人造物比自然物重,人比一切重,懂得这个,对构图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可染先生作品看上去局部险绝多姿,总体又稳重大气,视觉丰富,引人入胜。


640-3.jpeg

李可染  《嘉定大佛》

  

        六、传移模写。讲的是临摹,可染先生师古摹今,重点临习如范宽、李成等古代先贤和拜齐白石、黄宾虹等老师学习。但可染先生是善于学习的,早在40年代初,任教于重庆国立艺专时,先生就把中国传统经典作品图片和西方油画经典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建立自己对艺术对图型学和中国画的认知体系与观点;再如跟白石老人学习十年却未画白石风格的画,可见可染先生的学习是在完善自我的体系上有所取舍的学习,他心里很明确自己应该在哪里下功夫。


640-4.jpeg

640-5.jpeg

李可染 《枫林暮晚》《春雨江南图》


640-6.jpeg

学习“李家山水”的基本方法


 一、加强笔法训练

       其一应特别注重书法功夫的训练,根据可染先生的用笔特点,强化魏隶书体的摹写,重点体会笔上力量的感觉;其二应注意行笔方法的训练,体会笔锋的变化,找到慢行笔的节奏,画出线条厚重的感觉,特别是掌握中锋用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40-8.jpeg

李可染小树的笔法示范


640-9.jpeg

王海昆老师示范李可染写生作品


二、加强墨法训练

       可染生先画作苍厚秀润是善于用墨的集中体现,生先用墨是在黄宾虹老师用墨基础上继承发展而形成独具匠心的李派积墨。他的山水画作在用墨上十分用心,一是可染先生作画多是自己研墨,画出的效果是现代墨汁无法达到的;二是一层层皴擦点染,极为耐心,有时等上一遍墨色干透或有时在干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下一遍渲染,直到水墨相融相和,虚实得当,使画面的水墨效果浑然天成,积染逆光的树、透光的山锋、闪烁在山腰密林中的光、山体阴阳面的过渡和色差等等,使画面透发出虚实相间、明暗相合的至高境界。


640-10.jpeg

李可染墨法示范


640-11.jpeg

王海昆老师示范李可染创作作品


三、加强水法训练

       可染先生墨法用的好,重点突破的应该是水法意识的应用,虽说笔墨是核心,但合理的水法应该是灵魂。品读可染先生的许多山水画作品,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润”字,水墨淋漓,满纸烟云,雾气弥漫,溢于画外。用水之法实则是墨色的极至控制,如树干的枯涩是干焦之法,虚云漂白是墨淡之极时干擦与水润的巧妙配合等,都反映出先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用水”的精妙。


640-12.jpeg

王海昆老师示范  《杏花春雨江南》


四、加强临摹训练

       学习可染先生的画风,应从临摹古画经典和可染先生的写生作品入手,从中学习和体会用笔、用墨、用水和造型特点,并逐步达到自觉运用这些技法和方式,克服自己一些不良的笔墨习惯,特别是对画面意境的理解要下功夫研究,这是比较精深的临摹训练。


640-13.jpeg

李可染点景示范


五、加强写生训练

       应坚持长年进行写生,来理解可染先生写生的心路历程,可染先生有一个阶段的写生,是尽量把画面画的充分、具体和繁细,然后再将画面处理的简单概括,留出最精采的部分,这告诉我们在写生时,有几个彷徨阶段是必须要经历的,最终达到对景创作,全面理解山水画的景物取舍与营造境界的内在联系,由写实层面进步到造境层面,进而达到自己会创作作品。


640-14.jpeg

李可染点景示范


       最后用可染先生谈他的创作方法时说的话来总结怎样学习:我画这幅画,先把树林和房子都画上,然后慢慢再加上去,以纸的明度为“O”,林木、房子明度画到“5”,色阶成“O”与“5”之比,显得树木房子都很清楚,然后把最亮的部分一层层递加到“4’与“5”之此,就有了深厚无尽之感了。我把这种表现方法和创作理论叫做“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积墨”和“破墨”经常是互相参用的,画浓墨用淡墨皴,画淡墨用浓墨皴,浓、淡、明、暗,笔墨交错,像一首大乐章那样有层次,有韵律,在统一的主调之下,又必须有各种变化,这就使你感到尺幅之内,包藏了无限的内涵,耐人寻味。


640-15.jpeg

李可染点景示范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胆”更多是属于笔墨上的功力,“魂”是指意境上的感觉。这也许会让我们有一些觉悟吧。


640-16.jpeg

李可染构图示范


640-7.jpeg

跟海昆老师学画


一、王海昆老师对“李家山”的传承

       海昆老师是李氏画派山水画的重要传承人之一,曾参与李可染有关的文案、文献、书画资料的整理、编辑、出版,历次重大的展览和纪念活动,近距离、成系统地研读李可染,并用两年的时间,沿着李可染的写生路线进行考察。为了学习可染先生风格,也曾上追可染先生10位贤师的技艺和思想,精研先贤和可染先生技法和理论体系,同时,到一些可染先生写生的地方和京郊十渡、长白山、皖南、云南、太行山、千山、五大连池等地进行大量的写生,体悟可染先生的写生感觉和收集素材,进而完整的继承了可染先生的衣钵,无论图式,还是笔墨,或者气氛,他都可以信手拈来,并有所变革和发挥。其画作首先,略微地恢复了一些深度空间,使得画面的景深更深入一点;其次,保留了更多写生山水的细节,使画面的内容具有更多的文学性而不只是视觉性,满足一般观众要求阅读而不只是观赏的审美需求;还有,色彩上比李可染更通俗一些。宗门遗韵的厚重,虚实疏朗中的凝重灵动,气势的雄厚刚正等风骨特点,得以完整的继承,并形成了静、厚、幽、穆的画风。


640-17.jpeg

王海昆老师示范李家山


二、学习海昆老师做人

       跟海昆老师学画之初,耳闻老师在前期带班写生中,不辞辛苦,带病坚持教学,甚至改画到深夜至晕倒在课桌前,令人肃然起敬。在开始认识王老师时,他显得彬彬有礼却又随和平静,给人以直接、热情、通达、智慧的印象。

       上课时针对每位学生的问题点评致细,风趣而精到,老师特别注意因人施教和发掘学员的特点,真诚鼓励和引导学员向适合的方向发展,大家能感觉到老师在建立和保护我们学习的信心。

 

640-18.jpeg

王海昆老师临摹课堂示范(1)


        每次讲课经常延时2个多小时,细心照顾到每个学员想让老师亲手示范的心情,坚持给每位学员动手改画具体指导,这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让学员有机会见识了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须展示诸多技法方可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战型教学,这种让学员多见识和感悟一些的做法,为学员今后的自学建立了宝贵的资料资源和信心,可见老师用心良苦。

        这是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润物无声的感染、涓涓细流的灌输、抽丝剥茧的展示,让我们在学习中,总是有充满新奇的发现、莫名感动的信心、如饥似渴的吸收和如梦初醒的顿悟。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画如其人,这启发我们首先应学习老师做人的境界。


640-19.jpeg

王海昆老师临摹课堂示范(2)


三、学习海昆老师的苦学精神

       海昆老师在央美学习的几年里,坚持临摹学习,共临摹了1000多张历代经典画作,其中不乏鸿篇巨制,这种数量反映出一种学习态度和艰辛的劳作。在2019年初李可染画院临摹展上,曾见到老师临的一幅精品,这是一幅没有出版过的古代画作,在一次故宫藏品展上出现了,老师在不能拍照的情况下,几进故宫看画,硬是凭记忆完美的临摹了这幅作品,可见其苦学精神和精学理念。


640-20.jpeg

王海昆老师临摹课堂示范(3)


       海昆老师长年坚持写生,他认为:“学画有可能学到一些不良习气,但写生不会”,老师写生或写生教学有二个特点是我们要学习的,一是写生中为了完成作品画面基本要求,保持现场感觉的气氛,可能会时间长一些,他会不受环境变化或吃饭休息时间影响而坚持画下去;二是应结合传统的游走方式,感悟大自然的气息,将全景精妙之处纳入画境,再开始对景创作;三是学习老师善于大场景写生的长处,每到一地,走过的精彩景象,都凭记意有序的绘制在有限的画稿中,画面却有绵延数里的感觉,我们参阅过海昆老师不少小中见大的写生稿,真是芥子纳虚弥,让人叹为观止,可算是海昆老师对写生形式的一种突破和发展。老师写生作品从用笔的扎实稳重、构图的科学有趣、格式的规范严谨,都反映了其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成熟的写生作品也有千数张,因为作品尺寸规范,达到了可以直接分册成书的标准。这在当前美术界,是对“苦学派”精神传承的典范。这种苦学精神、精练意识与创新探索是我们应向老师学习的。


640-21.jpeg

王海昆老师写生示范


四、努力向海昆老师那样画画

       这段时间的学习马上要告以段落了,我们学员都建立了一个同样的信念“努力向海昆老师那样画画”,这是对李可染先生善于思考、勤于苦学、精于提炼精神的继承,也是对李可染画院不断强调“学习、再学习”精神的传承。

       一是要坚持大量的临摹。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不二法门,坚持大量临摹,是在向传统经典学习,是在练笔墨和解读书画文化内涵,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前行,不知我们大家能否临摹上千幅作品?能否向海昆老哪样构思、用笔、用墨?


640-22.jpeg

师生在王海昆老师工作室合影


        二是要坚持长年的写生。写生是最好的创作源泉,是最有生命力的绘画过程,是保持一种发现山水美的观察方式,进而由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特别是参与画院的写生教学活动,每年都能面对面向老师们请教,保持长期学习进步的状态,这无疑是我们保持正确学习的好办法。


640-23.jpeg

王海昆老师给学生看写生作品


       三是坚持思考探索。思考与探索,是我们学习进步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们应在绘画理论上多学习多思考,将实践的现象与成熟的理论加以融合惯通,提高看待艺术的眼界,探索自己未知的艺术世界,进而探索新的绘画语言、新的画面境界、达到新的艺术成就。

       在此学习即将结业之际,让我们真诚的向李庚院长、海昆老师、仕明老师、玉金老师及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640-24.jpeg

山西写生合影


指导老师作品欣赏


640-25.jpeg

王海昆老师作品(1)


640-26.jpeg

王海昆老师作品(2)


640-27.jpeg

王海昆老师作品(3)


640-28.jpeg

王海昆老师作品(4)


640-29.jpeg

李仕明老师作品(1)


640-30.jpeg

李仕明老师作品(2)


640-31.jpeg

朱玉金老师作品(1)


640-32.jpeg

朱玉金老师作品(2)


学员临摹作品欣赏


640-33.jpeg

高栋梁临李可染作品


640-34.jpeg

张航临李可染作品


640-35.jpeg

韩萍临李可染作品


640-36.jpeg

俞红星临李可染作品


640-37.jpeg

王海云临李可染作品


640-38.jpeg

索雪鹤临摹李可染作品


640-39.jpeg

高茜茜临摹李可染作品


学员写生作品欣赏


640-40.jpeg

高栋梁写生作品


640-41.jpeg

张晓娜写生作品


640-42.jpeg

韩萍写生作品


640-43.jpeg

高茜茜写生作品


640-44.jpeg

王忠全写生作品


640-45.jpeg

索雪鹤写生作品


640-46.jpeg

崔中远写生作品


640-47.jpeg

赵桂同写生作品


640-48.jpeg

赵向东写生作品


640-49.jpeg

何云写生作品


640-50.jpeg

志刚写生作品


640-51.jpeg杨志武写生作品

-END-


文字:高栋梁

图片:朱玉金

素材:山水艺术研究中心2018届全体学员

排版:冯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