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员 > 王海鲲 > 评论文章 >

张子康:水墨营构异域时空——王海鲲水墨作品

作者:张子康


王海昆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多年来笔耕不辍,不满足于舒适区的重复创作。其本人的艺术面貌不断演进,水墨技法亦日益醇熟,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则呈现出艺术家对于当下与历史的认识与思索。王海昆创作的“当西方遇上水墨系列”以及“墨戏系列”是艺术家近期新的艺术探索。“当西方遇上水墨系列”中,异域景物和传统山水画交汇融合,碰撞出独特的形式语言,且艺术家将它们至于关乎时间空间以及人类生活的哲学思辨之下,敷陈水墨技法于当下的时空当中,呈现艺术家对于生命智慧的感悟。

“当西方遇上水墨系列”作品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作品中的空间容易令产生观众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一些轮廓、造型,陌生的也是这些轮廓或造型。例如英国的巨石阵、意大利的哥特式教堂、雅典竞技场、或者西班牙古根海姆美术馆、故宫的角楼脊兽等等,这些现实的知名空间成为艺术家的标的物,水墨作为基本元素,综合西画的技巧和雕塑的造型语言,营造出我们一眼便熟知的空间景象。但是作品并不是单纯的空间景物的镜像复制,也不是完全虚拟的艺术化空间,艺术家采用水墨技巧营构出一个类似于异次元的时空瞬间。与赛博时空一样,异次元时空首先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描述非欧几何中的多维空间;艺术领域,尤其是日本动漫和游戏领域,常常把异次元时空描绘成为在赛博世界中,不同维度虚拟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里采用“异次元时空”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比喻,比喻一种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时空关系。细品之下,王海昆先生的作品像是水墨营构的异次元时空。例如这件作品:

1.jpg 


       作品中清晰可见哥特式的尖塔,以及贯通的串联的拱门抑或是桥洞。西画的焦点透视和水墨的浓、淡、焦、干、湿等中西画技法艺术家徜徉恣肆、得心应手。但是细看之下,却惊觉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表达不仅仅在乎技法与画面素材的客观呈现,而在于画面整体呈现给我们的这个空间——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画面的直线、曲线与面的结合,不是我们从普通的照相技术中获知的真实空间的复刻,无论是桥拱、尖塔还是道路,都呈现某种程度的主观夸张放大,像是用广角镜头来拍摄局部之后的景象。不同程度的灰度协调出空间的深邃感,水墨对于纸张的浸染加深了一种神秘氛围。呈现出传统山水写意的超时空表达。




2.jpg


       这件作品尤为特别。画面的主体具有雕塑感。虚实的结合不似传统水墨那般写意,视觉中心的立体感、光线感一点也不少,但整个画面空间却透露出一种氤氲的传统水墨的氛围。这样的视觉体验以及画面营造的空间感,带给观众一种暗示:这是一个并不等同于现实,亦非虚拟的空间;不是东方也不在西界。





3.png

         


4.png      

       这两幅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叙事性特征。厚重的罗马立柱像是舞台厚重的帷幕,里面的层层拱门、花窗以及人影——容易让观众联想其中上演的大戏情节。而另一幅在教堂前巨大台阶上的造型,夸张且具有现代感,很像是外星飞船的残骸。




5.png


                


6.png


      “墨戏系列”中的这两幅作品呈现的并不是传统水墨画的人类视角,而是一种鸟类视角。这种视角在人类熟悉的空间之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上帝视角。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类原始视觉触不可及的空间。艺术家的呈现并不忠实于空间本身,而通过留白、脊兽等,营构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层次感。于是这样的空间就不仅仅是观看视角的问题,而是引导观者从这个视角进入这样的空间的邀请和想象。王海昆先生的作品中,观众处于一个有趣的多变的位置,有时候,观众的位置并不符合普世的物理观看原理,比如即便在鸟类的视角上,看到的角楼与脊兽比例也不相同。但先生的作品却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合理感。艺术家用水墨营构的异域空间,不仅仅是传统水墨格法的呈现,更是当下人们心灵中异境以及心灵画面的艺术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