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员 > 王海鲲 > 评论文章 >

林宏:鲲华为鹏


文:林宏

庄子《逍遥游》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成白话文是: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

之所以引用这段描述,是因为本文所撰的主人公名鲲,其名就是得于这部《逍遥游》,即王海鲲是也。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画面临全面的思想和艺术语言的改造。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山水画的艺术样式逐渐形成了新旧两种语境的艺术语言。以新语境为例,诞生出以传统笔墨与新社会相结合的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从文化结构上无疑是对旧语境下传统的山水画进行了颠覆性思考。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李可染从中国画服务的对象到表达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试验。一九五九年,李可染以《江山如此多娇》为题所举办的水墨山水写生展成为其伟大艺术成就上的分水岭,即李可染山水画范式的形成。

王海鲲身为李可染夫人邹佩珠的胞妹之子,有幸参与同李可染相关的文献、文案、相关资料的编撰工作及李可染重大的展览和纪念活动,这使他能够得以占先天之机近距离、成系统地研读李可染。

王海鲲就读中央美院期间,数以千计的临摹范宽、李唐、龚贤、石涛、黄宾虹、李可染等古今大师的作品,并从中汲取了创造朴茂深雄风格的营养。其中包括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和《夏日山居图》等专业难度极大的作品。之后,他用两年的时间,沿着李可染的写生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和二次写生,以画家的视角比对实景和作品画面,进而深度体验李可染的艺术。长年游历的实景写生,使他体会到塑造山水意象精神的高庙之道。

就我个人审美取向而言,非常欣赏王海鲲的山水画作品,在他笔下,不论是清疏简淡的线性笔墨结构的小尺幅作品,还是团块性笔墨结构的大尺幅大场景史诗型叙述,那种从简到繁,由繁归简,以墨为魂,凝聚着山水画意象精神的气韵贯穿始终。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整体性、经典性品格。西画的功底,让王海鲲对光的感觉更为敏锐,在他的作品中,光的运用恰到好处的服务于画面,作品中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的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体现的异常突出。作品创作上多取材于故乡昆明石林,但作品所呈现的又不是盆景式视角,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南国峰峦深邃茂密的幽秀之美,又能一窥北国山川朴茂深沉的凝重之威。在继承李可染画风的同时,尝试突破山水画创作程式化和形式化倾向,并逐渐形成大山大水大气象的个人风格。正确的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所营造出的醇厚、纯朴的人文品质充斥作品的整个画面是王海鲲山水画的特点。喜欢王海鲲笔下变换墨色的大千世界,感悟王海鲲塑造的令人血脉贲张的山水精神。每观其作,总是于不经意间被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画面的张力所感染,不由得汗毛乍起,怦然心动。

假以时日,愿鲲化为鹏,直冲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