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邀请函 | 重彩画材料技法研究与创作课题

来源:画院
 
如果未来的绘画真会呈现出
一个全球一体化的面貌
最终一定取决于我们
每时每刻在每一个点上的
思考、抉择与行动
—— 郭继英
课程简介:

导       师 : 蒋采萍

 
主讲老师 : 郭继英
 
费        用 : 6000/人
 
学习时间  :2016.11.21 — 12.16

 

 
我们的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重彩画材料与技法的传统与发展现状,认识材料技法的发展与绘画形式演变的关系,了解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和相应的技法进行重彩画创作的能力。

课程设置
 
 
 
 
一、讲授部分
 
 
讲授重彩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介绍重彩画工具、材料知识及技法特色。讲授中结合幻灯、画册、及范画观摩等内容。
2.示范操作部分
①市贩颜料的选择
②自制矿物颜料
③支持体的处理
④粘和剂的特性与调制
⑤着色技法
⑥特殊材料的使用方法
 
 
 
 
 
 
二 、创作研究部分
 
 
    此部分授课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要点,解决创作过程中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即构图上的“经营位置”和“视觉与视野”的研究以及设色上的“随类赋彩”的研究,最终达到应用到创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画面的目的。

1. “经营位置”
 
 
    对“经营位置”的理解和再认识,是中国画构图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即在构图时,不要只用心“经营”画面上“形象”的安排或构成,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观察“物象”时所处的“位置”,这种位置可能是现实空间中的位置,也可能是想像空间中的“位置”。在记住“平面构成”等有关构图的法则的同时更记住这样一个公式:构图= 画面上布局、安排的能力+画家决定自己观察物象的位置和方法的能力。
 

 

2. “视觉”与“视野”
 
 
    今天我们所多见的,往往是在一个从平常而且固定的视点上得出的几乎完全符合焦点透视的画面,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家太懂“透视学”,亦或过分相信和依赖我们的眼睛在每一个瞬间所看到的固定范围------“视野”(view),而不了解我们的眼睛与脑之间更复杂的一个四维的互动过程------“视觉”(visual)的原理和奇妙之处。
 
    具体而言就是要尽量鼓励学生避免全部都停留在以“视野”为依据的,以写实为手段去完成三维的、合理的与情节性的“再现”,更应关注和研究以“视觉”为基础的、以写意为追求去实现多维的、合情的与多译性的“表现”,而后者可能更接近我们的传统,更能体现中国画存在的理由。
 

 

3. “随类赋彩”
 
 
    正确和重新认识“随类赋彩”应是解决中国画中色彩表现这一敏感问题的钥匙,从而亦可以为正确评价“重彩”这一概念奠定基础。
 
    首先“随类赋彩”绝不是随客观对象的“固有色”而赋彩。这里的关键在于“随类”而非“随物”。虽然古汉语中“物”与“类”有同解之处,但如果从“中国画”传统的整体来看,这里的“类”还是应作“类别”讲。“物”是客观具体的存在,“类”则是人主观创造的“概念”。“类”与“物”之别,有如“水果”与“苹果”之不同。“类”源于“物”,但又不是“物”。所以随“类”所赋之彩已不是 “物”所固有之彩,而是源于“物”而又不是“物”的“写意”之彩。这一点既与中国画“笔墨”之独立的审美价值追求是相通的,也是与中国画崇尚“写意”的精神相一致的。
 
    因此“随类赋彩”是我们今天中国画重彩表现所要整理继承的传统、所求发展创新的原则和所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主讲老师介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博宝艺术网博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报名须知
 
 
招生对象
1)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画家、美术教师、美术编辑、美术学院应往届毕业生、书画爱好者;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联系方式 13522773771 冯老师                                          18611093997  郑老师


▎报名方式
1、微信:添加微信号 vv78666 发送报名资料
2、邮箱:29995569082@qq.com
 
 

 

 
教学课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