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笔画的平面语言--孟繁聪

来源:艺术家             2017-02-15
 
    谢赫有“迹有巧拙,艺无古今”之说。实际上,“六法”不仅适用于古今之中国画,也暗合了其他艺术的标准。从自幼研习中国画传统,到后来接触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作品兼学视觉传达设计,我发现很多艺术形式其实都没有脱离“六法”的圭臬。
    “六法”之中除“气韵生动”之外,其他五法阐述的多是平面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些形而下的问题,历来画家多以重“道”轻“器”的态度处之。或有愿意探究者,也习惯于追求平面装饰语言构成的具象部分,因在非具象性层面,狭义的绘画性语言往往捉襟见肘。
平面语言在图像学方面有大量值得借鉴的研究。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一大区别就是功能性审美的发现、确立和培养。当代艺术又进一步把功能美学形而上化,使其内涵得到极大的扩展。在这个过程中,美学价值被量化了,可以被计算,作为评估的标准。如此一个循环过程,在设计师,艺术家,观众,使用者这些不同范畴的人群之间,通过彼此的互动——刻意或者无意地影响,形成了当代艺术和设计作品精彩纷呈的共生现象。
    所以图像平面语言的探索绝对不只在形式层面。所谓的“道”,是理,也是程序、手段与技艺,本身就有技术的意味。工笔重彩作品创作的完成不仅需要在长时间内随时保持热情,也意味着冷静而有序地完成精巧繁复的仪式。过程中的秩序之美,不仅在有限空间里饱满地呈现,也因为时间的参与如音乐般可以聆听。
    在众多可见和非可见的细节中梳理层次,排布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静观其在画面中的对峙、角力,制约、抵消,将其整理到最中性使之平衡——那些静谧中看似暗淡的色彩和单纯的线条,或许不再张扬,但各种矛盾后面暗藏的巨大张力或更能赋予其直指人心的朴素力量。即使是那跃动奔放的华彩乐章,也在各种层次的低音伴奏中趋向沉着而厚重——无论丹青或是金碧,都在墨色的阴翳之美中更加灿烂辉煌。这是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的过程,在体验的磨砺之后,获得清晰准确的参悟。其意义是超越模糊的感受层面的。
    “气韵生动”在六法中虽然排位第一,实际上是个结果。温度、触感、气息、情绪——都要借助色彩和笔触等平面语言,完成思维信息化的整理。这个过程,不能排除思辨、计算的参与。作品将因此呈现可以被具体感知的状态,而非各种猜测和臆断。那些有意识地打破规律,寻求新秩序的构建也在这个意义上最终完成。
 
 
 
                                                                       孟繁聪